磁共振-顳頜關節掃描
最近有很多老師咨詢我關于顳頜關節如何進行MR掃描,近期做了幾例顳頜關節掃描的患者,序列選擇和掃描經驗方法與大家分享!
顳頜關節( Temporomandibular Joint)TMJ又稱為顳下頜關節,易誘發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;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下頜運動異常、疼痛、 彈響 、咀嚼等問題;MRI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,可以清晰的顯示關節盤的形態和組織結構,且具有多參數、多序列、多角度成像的特點,是目前臨床常用的顳頜關節影像學檢查方法。
解剖
首先來回顧下顳頜關節的解剖結構
圖片摘自于Grant解剖學圖譜
序列選擇
臨床工作中我們遇到需要行顳頜關節掃描的患者不是很多,所以大多設備沒有設置好顳頜關節的掃描卡片,最近遇到幾例患者,自己做了掃描卡片,改了一些參數與大家分享。
在飛利浦原廠序列能找到關于顳頜關節的序列,路徑如圖
大家有沒有注意到TMJ文件夾中沒有PDWI壓脂序列,我們掃描關節常常采用PDWI壓脂序列這樣能更好的觀察關節軟骨的情況;序列PDWI TSE可以直接改成PD WI壓脂序列,原始默認的采集體素為0.62x0.87x3,掃描時間為4分51秒;需要修改我們需要的調整的參數較多,后來我發現有一種更好更快且修改參數比較少的PDWI 壓脂序列。
使用原廠腕關節掃描文件夾中的PDWI 壓脂序列,原始默認的采集體素為0.5x0.56x2.5,掃描時間為3分41秒。
具體參修改如下,供大家參考:
修改后采集體素為0.60x0.66x3,時間為2分20秒,其實還有進步的空間。
掃描分為兩次掃描分別為張口為和閉口位;我設置的計劃掃描序列卡片供大家參考,大部分序列都是來自于原廠TMJ文件夾中;
這里有個3D T1WI和電影序列我設置為備選,如果不掃的話大約16分鐘,根據患者情況而定是否繼續掃描這兩個序列。
線圈
一般我們都沒有配備專用線圈,我們采用頭顱線圈,為了獲得更好的圖像質量不建議使用頭頸聯合線圈;
建議先掃閉口位然后張口位;在更換張口位時,張口咬紗布的過程頭盡量不要動,如果患者頭顱移動幅度較大我們需要重新定位!
掃描定位
斜矢狀位定位
先掃出橫斷位和冠狀位用來定位斜矢狀位;定位小技巧先在冠狀位上定斜矢狀位,定位線平行于下頜支的方向,這樣防止先在橫斷位上定位斜矢狀位后,定位線亂的看不清楚定位線中心是否平行于下頜支方向!橫斷位上定位線垂直于髁突長軸,包括整個顳頜關節。
T1WI SE 和3DFFE T1WI,我沒有把這兩個序列作為常規掃描時間太長而是作為備選序列;而是選用了2D的TIWI FFE序列。
閉口位TIWI及PD WI壓脂
張口位TIWI及PD WI壓脂
斜冠狀位定位
斜冠狀位在橫斷位上掃描線平行于髁突長軸方向,矢狀位上于下頜支走向平行。
PDWI壓脂冠狀位和前面修改的參數是一個序列只是改了掃描方位;冠狀位采用閉口位掃描。
這兩張圖像是在碭山縣人民醫院做的
顳頜關節動態電影movie
顳頜關節MR解剖圖譜來自于網絡
小結
綜上所述,核磁共振下顳頜關節MR掃描顯示關節組織結構及關節盤較為清晰,對于顳頜關節相關疾病的診斷具有較高價值,可作為常規檢查開展,為臨床診療提供準確的依據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有所幫助,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正!如果您有顳頜關節TMJ方面的意見和建議,可在下方留言。如果您身邊醫院有淘汰二手核磁共振要處理也可以聯系我們,如果能促成我們回收二手核磁共振,我們也會提供相應的報酬給到大家!謝謝大家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