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作為一名CT影像診斷醫師,思維不能固化,面對每一次的病例圖像一定要有自己對圖像的分析和認識;下面為大家分享一個被“誤診”5年的病例。5年時間多次復查,但是每次的診斷結果一直參照首次診斷結果,從而導致該病例一直被誤診。
?
?
患者男性 52歲 腹痛腹脹3天,肛門未解大便未排氣。做腹部CT時,掃描到了胸部,我們可以看到右肺下葉的病灶,這是啥?
既往一直考慮“肺結核”,顯然是受兩肺上葉病灶“影響”思維。
仔細看下面兩幅圖像的紅色箭頭所示。
如果注意到這根“異?!毖艿脑?,這個疾病就應該不會被“誤診”多年;這是什么呢?
肺隔離征指不通過正常支氣管與中央支氣管相通,且存在異常體動脈供血的肺內病變。肺隔離癥分為葉外型和葉內型,葉外型絕大多數為先天性,但葉內型是否為先天性有爭議,多數學者認為葉內型大多數為獲得性,可能由于慢性支氣管阻塞導致反復肺感染所形成。葉內型比葉外型常見。
【相關臨床】
先天性肺隔離癥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,可發現于任何年齡,但大多數在嬰幼兒期被發現。葉內型大多見于成人,常因合并感染才被發現,表現為發熱、咳嗽、咳膿痰、胸痛、咯血或反復發作的肺部炎癥;
【影像學檢查】
影像診斷方法診斷的重要依據:
1、是發現異常體循環供血動脈
2、兩肺下葉近脊柱旁出現斑片狀或囊性病灶,一般左肺下葉較為多見。
目前增強CT、MRI掃描及后處理技術已能無創、可靠地顯示異常供血動脈、回流靜脈及其與病變的關系,可取代DSA成為首選檢查方法。
分享這個病例,希望大家在以后工作中,分析病例時:
1、不要受過往診斷的影響,特別是定期復查患者,因為過往的診斷不一定是對的。所以,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是很重要的。當然,獨立思維需要在自己日積月累的不斷學習中建立起來的。
2、要學會抽絲剝繭,不能思維固化,尋找病例的影像特征,像剝洋蔥一樣,一層層的把病例剝開,才能離真相越近。
看過今天的學習內容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獲!跟著醫影,每天進步一點點。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有教學意義的病例,歡迎分享。